遠見雜誌:兩招搶賺1.29兆美元AIoT商機!

發佈日期:2020/05/27

圖說:施振榮認為,台灣在AIoT硬體發展上絕對會扮演主要角色!(照片來源:遠見雜誌

文 / 侯冠州 攝影 / 張智傑 ( 圖文來源:遠見雜誌 )

人工智慧(AI)與物聯網(IoT)兩大趨勢匯流形成「智慧物聯網」(AIoT),掀起全球產業革命,台灣身為半導體重鎮及科技島國,如何善用自身優勢,搭上這波AIoT大潮? 

近兩年來,AIoT(智慧物聯網)可說是科技產業最熱門的話題。

顧名思義,AIoT就是人工智慧(AI)結合物聯網(IoT),AI透過機器學習、深度學習,將大數據做更精準的分析,為物聯網增加更多價值;而物聯網則是透過連結、數據傳輸,進一步提升AI的應用性和決策效能。

因此,AIoT被視為加速數位轉型的關鍵推力,產業規模也迅速成長。

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調查指出,2015~2017年,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年均複合成長率僅3.8%。但有了AI加持後,2017~2020年將以24.2%的速度成長,預估規模來到1.29兆美元。

而台灣,又該如何趕上這波AIoT大潮?

一〉發展自有通訊技術與平台

首先,網路十分重要,應發展自有的通訊技術。

「日後將是萬物聯網的時代,」資策會智慧系統所所長馮明惠指出,既然是萬物互聯,從應用的角度來看,就需要結合各種不同類型的通訊技術。

換句話說,通訊技術在未來將是百花爭鳴。

例如,除了大眾熟悉的長距離通訊技術(4G、5G),也有許多新的通訊方式如雨後春筍般冒出,低功耗廣域網路(LPWAN)便是其中之一。

LPWAN包含了LoRa、Sigfox和NB-IoT等通訊技術,皆可用於各式物聯網設備上,進行低耗電、長距離的資料傳輸。

「台灣原本就有硬體製造的優勢,所以在AIoT硬體發展上,台灣絕對會扮演主要角色!」宏碁集團創辦人暨智榮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認為,台灣若能再搭配自有的通訊技術,並與其他國際通訊標準(LoRa、Sigfox、NB-IoT)互補,對於未來發展AIoT會更有利。

所以,台灣可趁此機會積極發展自有的通訊技術。例如,國防部旗下的中山科學研究院,技轉民間的窄頻無線傳輸技術「GloRa」便是其中之一。

這項技術目前已被台塑、友達、緯創資通等企業採用,應用在製造業廠區監控,還可進一步導入智慧交通、智慧城市與感測、智慧農業、緊急救援等領域。

施振榮說,現有各種的國際通訊標準,在技術、規格上都仍有所不足,無法滿足每一種AIoT應用,「這對台灣來說,就是一個機會。」

台灣自行研發的Glora,最終目的並不是要取代這些原有的通訊方式,而是要與他們相輔相成。

圖/資策會智慧系統所所長馮明惠指出,日後將是萬物聯網的時代,需要結合各種不同類型的通訊技術;資策會提供。照片來源:遠見雜誌

二〉建構生態系,內需帶動外銷搶商機

有了自家的通訊技術之後,第二步就是找應用商機。所以,台灣要建構由上而下的產業生態系,由內需帶動外銷。

「就像防疫一樣,當台灣自己內部做得很好,有了許多實際的例子時,外國就會紛紛來參考,」施振榮說,台灣該改變過去大量製造的思維,AIoT的產品應用特性是「少量多樣」,業者也要倒過來想,從過往的技術、顧客優先轉成使用者優先。

他觀察,台灣產業具有靈活性和彈性,能因應少量多樣的需求,也能針對不同市場做出調整,「這是台灣發展AIoT的優勢。」

「台灣業者必須懂得建構生態系!」馮明惠認為,未來AIoT是資訊科技、營運技術,以及通訊技術三者的結合,包含不同層面的技術與合作伙伴,有機會發展出多元商業應用。

其中,台灣已建立「全球無線平台策進會」,致力發展Glora的自有通訊技術、品牌與平台。

「找出好的應用案例,並發展能跨出海外的永續經營之道,才是成功的關鍵!」交通大學終身講座教授林一平,也期待台灣儘早打造出一個能迎接AIoT龐大商機的生態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