聽莫札特真能變聰明?

發佈日期:2020/10/23

新增網頁1

圖說:莫札特。林一平繪

資通訊領域的專家很早就打主意將物聯網和樂器結合,然而和樂器結合不代表能和音樂結合。資通訊和音樂結合的最高境界莫過於「放大」莫扎特效應,我一直想做這件事,但尚未找到好方法。

女兒出生時,我讓她們聽莫札特(Wolfgang Amadeus Mozart)的音樂,尤其是莫札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《Mozart Sonata for Two Pianos in D, K.448》。K.448是《交響情人夢》中野田妹與千秋王子合奏的愛之序曲。莫札特只寫過這一首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,是為了和他的女弟子奧文隆漢瑪(Josepha Auernhammer)一起演奏而創作於1781年。《交響情人夢》中谷岡老師用此曲叫千秋以前輩指導後輩的理由,和野田妹合奏,其實是要千秋了解什麼是和諧度。

這首雙鋼琴奏鳴曲大有來頭,《自然》雜誌發表論文曾介紹,聽莫扎特K.448樂曲能改善人類的空間推理和記憶力。在醫學界有一個名詞「莫扎特效應」 (Mozart effect),認為聽莫札特的音樂,大腦活力將會增強,思維更敏捷,運動更有效。更有研究顯示在IQ測試中,聽莫扎特的受試者得分比其他人更高。很多家長相信莫扎特效應會讓嬰兒變聰明,因此K.448成為世界上最知名的胎教音樂。

2001年4月份的學術期刊《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》報告研究成果,認為莫札特的Sonata K.448以及鋼琴協奏曲笫23號 (Piano Concerto Number 23;亦稱為Adagio from K.488)有降低癲癇樣放電波活動(Epileptiform Activity)的功效。莫札特的K.488由義大利鋼琴家波里尼(Maurizio Pollini)以慢調的速度演奏,頗讓人感受傷感與死亡。而除了莫札特這兩首曲子外,據說全世界只有希臘作曲家亞尼(Yanni)的作品《Acroyali/Standing in Motion》有類似降低癲癇樣放電波活動的功能。

神經生物學家與音樂學教授曾經進行分析,計算音樂的音量起落的頻率。這項測試發現,流行樂得分最低,而莫扎特作品的得分要高出2~3倍。此研究認為,20至30秒的重覆頻率對大腦影響最為明顯,因為中樞神經的許多功能也是以30秒左右的頻率運行的,而莫扎特的音樂韻律正好符合此規律。然而維也納大學2010年的研究針對「莫扎特效應」給了相反結論,認為沒有證據表明聽莫扎特音樂可以使人變聰明。

2016年有人以老鼠做實驗,發現聆聽莫扎特K.488後,老鼠的大腦海馬區和聽覺皮層中神經營養因子變得較發達。這結果是否適用於人類,見仁見智,只能由讀者各自解讀了。我個人相信「莫扎特效應」,因為經過莫扎特胎教音樂的女兒,顯然比我聰明!

本文章轉載自DIGITIMES名家專欄  / 林一平